重磅发布 |《西安市加快5G系统建设与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》
4月23日,《西安市加快5G系统建设与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》印发,全方位推进5G在先进制造、智慧城市、智慧全运等各领域的融合创新应用,助推西安“三个经济”发展,将我市打造成为网络基础完备、应用场景丰富,极具特色的5G产业创新发展高地。
2020年新建5G基站9000个

西安将按照“规划先行、需求引领、分步实施”的原则,明确5G系统建设相关标准,统筹编制5G基站站址专项规划,并做好与国土空间规划、控制性详细规划的衔接。统筹、科学、合理布局5G基站、数据中心、边缘计算设施、通信机房、智慧多功能杆塔及通信管道等信息基础设施,实现共建共享。

支持高等院校、科研院所等研发创新机构和龙头企业,在网络架构、射频芯片及模组、微波器件及天线、测试技术及装备、新材料等5G产业核心技术上取得突破。推进5G与云计算、大数据、物联网、人工智能等技术融合创新。通过基于5G网络的各类场景应用和垂直行业应用,研发一批“5G+集成应用”技术和应用软件。支持网络安全企业加强5G安全标准与产品研发,增强5G产业安全技术支撑能力,培育壮大若干5G网络安全龙头企业。加强供需对接、产融结合,促进形成西安5G产业核心技术竞争力。
重点发展射频芯片及器件、光模块和激光器芯片、小基站和微基站、有源阵列天线、前传交换机等产品;结合场景应用和垂直行业应用,重点发展基于5G的智能手机、超高清视频、AR/VR、无人机、可穿戴设备及融合应用产品,并提供整体解决方案。
强化拓展与华为、中兴等5G龙头企业的合作力度,建立西安5G产业生态联盟,吸引更多5G网络设备研发、制造企业和项目落户西安。着力引进5G通信模块、光模块等5G重点环节企业,形成从模块设计、制造到封测的全产业链条,将5G产业打造成为我市先进制造业发展的重要力量。

围绕5G重点发展方向,汇聚产业要素,完善功能保障,加快推进5G研发基地、生产基地和应用基地建设。支持有条件的区县、开发区设立5G产业园,吸引5G关键器件和芯片、网络设备、智能终端、新材料、天线、应用软件、网络安全等产业各环节优质企业落户,促进形成特色鲜明、功能完善的5G产业聚集区。
面向5G产业前沿、关键、共性技术研发和应用,建设5G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平台,对标国内一流水平,建设5G产品认证、应用测试、网络监测、产业分析、基站运维、解决方案等面向产业发展的公共服务平台。依托5G特色产业聚集区,大力发展众创空间、创新型孵化器、加速器等各类5G双创平台,促进5G创新成果转化落地。

在先进制造、智慧城市、智慧全运、文化创意等方面率先开展5G应用。在电子信息、汽车制造、航空航天等重点领域开展基于“5G+工业互联网”的先进制造示范应用。
推进5G在全运会赛事直播、新闻报道、全运会场馆安保等方面的应用,打造“5G全运”。推进5G网络与超高清视频、AR/VR、车联网、无人机、人工智能等技术结合,提升群众在政务服务、文体娱乐、智能出行、智慧社区等应用场景下的体验。
建立5G应用环境下的网络安全防护体系,加强5G安全标准与产品研发,深度切入5G网络安全、应用安全、终端安全、运营服务安全等领域,增强5G产业安全技术支撑能力。
积极探索5G技术在国防科技领域的运用,统筹推进北斗系统的规模应用,加快完善“5G+北斗”应用环境,促进北斗产业不断壮大。

我市建设先进制造业强市的政策措施全面适用于支持5G产业发展。在市工业发展专项资金中设立5G产业发展专题,用于支持5G网络建设、产业研究、技术研发、产品开发、产业招商引资、重大项目建设、技术改造、产业聚集区建设、配套体系建设及创新应用推广等方面,加强在偏远地区城市绿地、公园等特殊公共区域基站建设的政策支持力度。
鼓励已设立的各类政府投资基金和社会资本设立的基金投资支持5G发展,鼓励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与5G相关企业精准对接,降低企业融资成本。
开通5G系统建设和重点项目审批“绿色通道”,减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运营单位在资源占用、施工管理、设备维护等方面费用支出。对因征地拆迁、城乡建设等造成的信息基础设施迁移或损毁,严格按照标准予以补偿,迁移时要遵循“先建后拆”的原则,确保5G网络通信质量不受影响。
规范5G基站转供电收费标准,原则上按正常商业用电价格供电,特殊情况下不得超过正常商业电价的20%,严厉打击恶意拉闸、违规加收电费等行为。
进一步加大引进和培育5G产业技术人才力度,建立5G专家库,为政府科学决策提供智力支撑,为我市5G系统建设、应用和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持。